基层组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党建 > 公司党建 > 基层组织 > 正文

基层组织

产业青年说 | 从书架到货架:厦门大学青年科转团队助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5-08-08 17:58   点击数:

2024年9月13日,“第一届厦门大学富有转化潜力科技成果”发布会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报告厅如期举行。当各项创新成果在大屏幕上轮番展示、“环厦大科技创新圈”生态共建正式启动之时,那些年调研路上鞋底沾上的沥青灰,办公室里讨论声与键盘声相伴的黄昏,此刻都化作奋斗的最美印记,见证着厦门大学青年科转团队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日日夜夜。

图1.“第一届厦门大学富有转化潜力科技成果发布会”团队合照

自2021年底颁布实施《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实施管理办法(试行)》以来,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益取得突破性增长:共签订成果转让、许可项目232项,合同金额超4.8亿元,到账金额约2.7亿元,三年累计收益创历史新高——这一成就的背后,得益于厦门大学科转团队的不懈努力与团结协作。

在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中,厦门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涌现出一支青年科转团队,他们积极承担工作任务,为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展现了学校企业青年职工勇毅担当的青春风采。


全链条服务打造产学研创新生态

2025年5月7日,《科技日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让研发与市场同频共振——厦门大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纪实》,介绍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展现了科转团队为此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图2.《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改革进行时”专栏刊发深度通讯《让研发与市场同频共振——厦门大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纪实》

近年来,厦门大学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更高效、更契合高校转化规律的职务科技成果管理审批机制,显著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缩短了转化周期,同时积极探索“专利申请前的预评估赋权/授权后的存量专利赋权”“关联交易转让和学生创新创业的先使用后付费”“关联交易许可的入门费+收入提成”等新模式,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转化积极性。

图3.科转团队走访调研科创企业

针对各研究阶段不同需求的科技成果,科转团队坚持全链条服务,加快构建“科研-转化-产业”的正向循环,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五不转”问题——消除“不能转”的机制壁垒,破除“不想转”的激励缺失,化解“不敢转”的风险顾虑,填补“不会转”的能力短板,疏通“不好转”的服务堵点,让实验室的技术种子在产业沃土中开花结果,实现从制度突破到成果井喷。

在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转移转化办公室(以下简称转化办)副主任瞿奂看来,“当科研人员从‘论文抽屉’走向‘市场蓝海’,创新才能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好成果转化的“穿针引线人”

青年科转团队活跃于科转一线,通过“高度协作、多阶段推进、跨领域融合”搭建起学校科研团队与企业间的坚实桥梁,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与服务。

信息不对称是转化过程中最典型的问题。学校的科研团队对企业背景及产品规划缺乏了解,企业也难以明晰研发进展与关键环节。这就需要科转团队进行沟通与平衡,凭借专业服务能力打破双方信任壁垒。这其间,科转人知政策、懂技术、通市场的“硬实力”和敏锐洞察、善于沟通的“软实力”缺一不可。

图4.科转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实地了解企业发展诉求

位于厦门大学科技园(福清)科技创新中心孵化的福建玉融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生动范例。青年科转团队主动跟进,系统梳理校企双方需求痛点,结合地方产业补助政策,深度剖析企业商业规划等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作为协调方,科转团队精准匹配校企在海水温泉护肤品合作研发的资源,通过专业沟通推动产研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构建良性产学研深度融合范式,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创新实践样本。

转化办主任助理张婧舒认为,校企双方在看待成果应用价值时,存在显著差异:科研人员侧重以技术先进性衡量成果价值,企业则更关注市场效益。青年科转团队通过创新合作机制,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题研究,让科研更贴近市场,确保技术落地,通过销售量提成、联合攻关等方式平衡双方需求,既保障科研团队持续获益,又降低企业风险,真正实现校企“双向奔赴”。

这些只是青年科转团队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切面,每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背后,科研团队、科转团队和企业三者均不可或缺。


实验室成果背后的民生回响

这些年,青年科转团队在实验室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总有一些瞬间直击人心——在瞿奂的记忆里,至今抹不去一名患者家属打来的那个带着求生希望的电话。

当时,患者已处于肺部纤维化晚期,市面上的药物已无疗效,其家属查询得知厦门大学有相关研究课题后,拨通了转化办的电话,想了解试药途径,争取新的治疗机会。

“你可以感受到家属言语中的恳切和无助”,通过多方问询,瞿奂及时将试药途径告知患者家属,极大缩短了家属沟通的时间成本。这次“特殊协作”,让科研成果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抽象数据,而成为照进生命的希望之光。

图5-8.科转团队前往科研实验室开展走访调研工作

张婧舒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位老师的感言:“我们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人员毕生所愿就是希望药品能够上市。”多年的科转工作经历让她坚信,一款药品只有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其造福于民的价值。

“让科技创新真正造福民生,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科技发展最崇高最本质的使命所在,也是我认为这份工作最有价值的地方。”正如科转专员李雪婧所言,当科技的光芒照亮日常生活,它便不再是高阁上的符号,这生动诠释了科转工作的核心价值:让科技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惠及急需它的人们。科技向善的生命力,也正在于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厦大青年科转团队的实践,正是对这一重要指示的生动诠释——他们以青春之力破解转化难题,让“书架上的论文”变成“货架上的产品”,让实验的创新成果扎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这份青春答卷,既映照着科技为民的初心,更彰显着青年一代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的使命担当,为新时代青年投身创新实践写下了鲜活注脚。

(融媒体学生记者李佳慧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关闭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产业技术研究院

国家大学科技园

厦门大学
国家大学科技园

思明园区:厦门市软件园二期39号1-5层                  厦门市软件园二期31号1-6层

集美园区:厦门市软件园三期B09栋4-6层                  厦门市软件园三期D11栋12-13层

翔安园区:厦门市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正对面

漳州园区:漳州市龙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地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31号6层    邮箱: zcjy@xmu.edu.cn    联系电话: 0592 - 2185282 2180383    Copyright@2017 厦门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联系电话:0592-2181139     联系邮箱:cgzh@xmu.edu.cn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产业技术研究院

国家大学科技园

地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31号6层

邮箱: zcjy@xmu.edu.cn

联系电话: 0592 - 2185282 2180383

Copyright@2017 厦门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